1950年肖华调北京工作,路遇卖香烟小贩:你这个叛徒还认识我吗?
1949年建国初期,总政治部的人员虽然增加了一些,但仍然还是只有不到100名干部。作为一个在长期武装斗争中创立和发展的部门,总政治部在整个革命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。
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,人民解放军面临历史性的转变。在这种形势下,中央决定将军委总政治部加以扩充和健全,由专人来领导,以担负起领导全军政治工作的重任,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罗荣桓。
在此之前,罗荣桓已经被任命为最高检察署检察长,同时中央还指定他筹建总干部管理部,并兼任部长。身兼数职的罗荣桓为了保证总政治部的工作,在考虑自己在总政的副职时,第一个就想到了肖华。
在征得毛主席批准,中央军委下达任命之后,罗荣桓打电话将肖华召到自己家中,宣布了中央对他的任命。当时肖华刚被调到空军不久,从空军到总政是一个重大变动,肖华顿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。
为了让总政的工作迅速展开,肖华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始了紧张的工作。那一段时间,肖华经常彻夜工作不回家,甚至连星期天都没有时间休息。
一天,肖华乘车从前门路过,由于人多车速慢,肖华坐在车上朝着窗外望去,结果就路边一个卖香烟的小贩引起了肖华的注意。肖华刚开始只是感觉面熟,回忆了片刻之后,肖华心中顿时一惊:
“这不就是当年害死黄骅的叛徒潘特吗?”
黄骅出生于湖北阳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,1926年参加革命,按照组织要求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各级党部,将阳新县的工农运动推向了高潮。1929年红五军红五纵队抵达阳新后,黄骅第一个报名参军,还带领14名青壮年一起参加了红军。
刚开始,黄骅被分配担任勤务员,在攻占长沙的战斗中,黄骅奋勇杀敌,被任命为红八军连党支部书记。1933年第四次反“围剿”胜利后,黄骅进入红军大学深造,毕业后留校担任政治指导员。
1937年抗战爆发后,黄骅调任山西省委军事部担任部长。随着阎锡山和晋绥军节节败退,黄骅亲自训练新军士兵,在新军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,将新军培养成为人民的军队。
1940年,罗荣桓考虑到冀鲁边区缺少军事干部,调黄骅前去担任军区副司令员。临行前,肖华等领导人为黄骅送行,途经鲁中军区和清河军区,都有部队接送,保证黄骅到达目的地。
1943年,黄骅在望子岛不远的大赵村召开军区侦察会议,会议整整开了一天还没有结束,见天色渐渐暗下来,黄骅让警卫员去附近的老乡家里借几盏煤油灯,以保证会议继续进行下去。
结果警卫员刚走没多久,门外就闪进来几个穿着蓑衣的人。多年的战场经验,让黄骅立刻意识到了危险,立刻准备去掏别在腰间的手枪,可惜为时已晚,对方已经先一步开了枪,黄骅和参会的同志们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。
刚走没多远的警卫员听到枪声立刻往回返,结果和凶残的匪徒撞了个满怀。混乱中警卫员朝着匪徒中扔了一颗手榴弹,一名匪徒当场丧命,其他人见势不妙,匆忙朝着村外逃去。
警卫员见匪徒已经逃跑,赶忙跑进会议室里,结果发现包括黄骅在内的不少旅部领导已经牺牲,其余几名负伤的参谋断断续续告诉警卫员,让他们赶快去抓冯冠奎。警卫连立刻朝着匪徒逃跑的方向追去,可惜由于天色已晚,再加上下雨,并没能抓获匪徒。
为了防止敌人趁乱偷袭,军区政治部主任赶到后,立刻组织部队撤离,并安排当地的共产党员连夜掩埋烈士遗体,连追悼会都没能来得及举行。这一次恶性事件立刻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,中央指示边区党委立即破案,旅长邢仁甫当即签发通缉令,要求边区军民齐心缉拿凶手归案。
正当边区上下齐心搜捕冯冠奎的时候,一封来自清河军区的急电惊动了115师首长和山东分区。发来电报的军区独立团团长冯鼎平向组织报告称,教导六旅旅长邢仁甫找到自己,称黄骅已经被自己干掉,拉拢自己与他一起投奔国民党或是日本人。
罗荣桓、肖华等军首长当机立断,电令清河军区副政委赶往独立团,想办法稳住邢仁甫,配合边区党委抓紧破案工作。经过多方了解之后,军区确定邢仁甫就是枪击黄骅的幕后操纵者。
邢仁甫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,带着对家庭的不满,邢仁甫很早便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,率领部队打了不少胜仗,几年时间就当上了八路军游击支队司令。1941年冀鲁边军区成立后,邢仁甫又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。
随着地位和声望的提高,邢仁甫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不但公开娶了宣传队女青年为小老婆,还在望子岛给自己修建了安乐窝,每天和小老婆在里面大吃大喝,追求享受。
黄骅被派到教导六旅之后,经过对部队整顿和军事纪律的教育,威望很快在干部群众中建立起来,结果引起了邢仁甫的不满,觉得黄骅是在“抢占地盘”,暗中指使投靠部队的土匪冯冠奎刺杀黄骅。
军区警卫部队在军领导的指示下,立刻前往望子岛邢仁甫家中抓人,结果和邢仁甫的警卫员发生了交火。混乱中邢仁甫骑着毛驴一溜烟地逃出了村子,他身边的一众死党也死的死,逃的逃。
邢仁甫的伪装被揭穿之后,只好带着小老婆逃到天津投靠了日本人,写下了不少“剿灭共匪”的叛变材料,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全部供出。1945年日本人投降之后,邢仁甫想办法混入了国民党中,在军统站谋了一份差事。
1949年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,邢仁甫被抓获,对自己谋害黄骅一事供认不讳,但其他与他一起叛变的死党,却没有几人落网,让肖华这些年来始终耿耿于怀,却没想到敌人居然就躲在自己眼皮子底下。
“快停车!快停车!”肖华猛地拍了拍司机的肩膀,不等汽车停稳就跳了下去,快步朝着卖烟小贩走去。当小贩热情招呼肖华要什么香烟的时候,肖华沉着嗓子严厉地喝问道:
“潘特,你还认识我吗?”
潘特本是冀鲁军区后勤部长,和肖华在开会时有过几面之缘,没想到肖华却牢牢记住了他,尤其是邢仁甫叛变之后,肖华更是将他们几个人的样子深深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。
“肖……肖司令员……”这个名叫“潘特”的小贩定睛一看,磕磕巴巴地说道,身体已经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,顿时在肖华面前跪了下来。
原来,潘特跟着邢仁甫叛变之后,先逃窜到了北京,北京解放之后,潘特改名换姓卖起了香烟,本以为可以躲过责罚,却没想到被肖华一眼就认了出来。在潘特被捕不久后,邢仁甫被判处死刑,刑场上人山人海,正义的人们争看叛徒赴法的可耻下场。
参考文献:
[1]杨凤瑞,李兆新.档案记载下的黄骅血案[J].档案天地,2008,(12):33-37.
[2]晓凌.一个曲折的悲壮故事一场惊心的特殊较量──黄骅被害与平叛始末[J].炎黄春秋,1994,(11):23-32.
[3]兆新,平德,学军.黄骅烈士遇害之后[J].党史博采,2004,(06):38-41+45.
[4]李兆新.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叛变前后[J].文史春秋,2005,(02):29-30.